在近日召开的全省“三名”(即知名企业、知名品牌、知名企业家)培育工程建设推进会上,华翔集团与县政府,市县两级政府与省有关部门,分别签订了华翔集团“三名”培育试点责任书。
根据“责任书”,华翔集团“三名”培育类型是总部型为主的复合型企业,培育主要方向是管理创新。通过管理创新,促进企业内部协同效应的发挥,确保企业效益的稳步提升。具体经营目标是,2014年到2016年,全球范围内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40亿元、170亿元、200亿元,国内利税总额分别为19亿元、21.5亿元、24亿元。
“借助此次‘三名’培育难得机遇,我们要把华翔集团建设成为跨国跨省分公司的营销中心、利润与纳税中心、资本运作中心,积极创建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总部型企业。”华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辞美介绍,其中关键是要创新母子公司管控模式,建立和完善各直属公司和分子公司的业绩评价、财务管控、人力资源管控和投资管控等“四大”创新体系,从而实现对其全部控股企业实行异地网络化管理。
未来三年,华翔集团将实施一系列管理创新项目,创建集团管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,实施立足象山向外辐射的发展战略,深化集团纵向层级管控,推广应用条码和自动识别技术等电子管理系统。计划培养或引进博士、国内外专家等高级人才100至120名,大力培养复合型管理技术创新人才,力争专利年授权量处于省内同行业先进行列,并完成宁波大市范围内的4000名职工轮训。
为此,县政府将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华翔集团“三名”培育试点工作,每年制定实施计划,落实相关政策措施,及时跟踪评价和总结经验。拿出专项配套经费,支持华翔集团的信息系统建设、管理咨询、人员培训等,并在土地、用能、环保、资金、人才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优先支持。
同时,宁波市政府将加强对华翔集团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和服务,统筹各方资源,在“三名”培育政策制订和项目申报上给予优先支持。省政府有关部门将联合负责组织华翔集团“三名”培育试点工作,从高校、科研院所选派青年专家到华翔集团,或把专业对口的国外工程师、博士生引进到企业工作。
据悉,在全省首批38家“三名”培育试点企业中,有22家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;7家企业以管理创新为主攻方向,将重点攻坚网络应用和流程再造,采用精细化管理体系,推行精益化生产;5家企业选择制造方式创新,将聚焦推广绿色安全制造、网络协同制造等生态制造模式;4家企业选择商业模式创新,将向电子商务、网络销售、云服务等方面发力。
去年底,浙江省政府发文决定全面实施“三名”培育工程,破解中小企业多、龙头骨干企业少,品牌数量多、知名品牌少,大小老板多、知名企业家少等“三多三少”问题,增强创新驱动能力,全面带动浙江企业提质增效。力争到2017年底,培育200家左右综合竞争力进入国内同行前三位的知名企业,培育300个在国内外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好消费者满意度的产品品牌,培养100名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现代企业家。(记者
方子龙)
|